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2集课程复讲 |
翟红艳学长 |
|
各位老师,学长大家好: 具备正确的判断力才会下对抉择,人不是一出生就会判断的,是要透过学习形成的,判断力是需要智慧和理智,如果没有智慧和理智,就会意气用事,其实末学很多时候都是在意气用事,说白了就是冲动,所以很多事情都做错了,再去后悔,那真的是来不及了。 但理智从哪里学?一般说从书上学,但是如果书读错了,那会影响你一生的观念的。选择书籍一定要有智慧,“非圣书,屏勿视,蔽聪明,坏心志”。 要学哪些书本、哪些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?中国文化,是已经经历几千年的人类共同印证,确确实实都是所言不虚的真理;而中国圣贤的智慧是超越了时间跟空间。四、五千年前,做人要尽孝;四、五千年之后,也要孝, 中国需要孝,外国同样需要孝,所以孝是超越时间、空间,这样的真理才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,好好去深入。还有教育孩子也要有理智,一定要告诉他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,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,家庭是教认知本分,懂得尽本分,懂得尽孝道的地方。 真正有理智,就会下对抉择 ,重要的抉择是你的思想观念。 思想------行为-------习惯--------性格---------命运 一个人幸不幸福从思想观念就知道了。 炎黄子孙的思想是 仁爱---互助----互爱----大同世界 西方人的思想是 自我中心(自私)----竞争----斗争-----战争-----世界末日 我们如何来选择呢?其实人生的抉择总在一念之间。 一九八八您,七十五位诺贝尔得奖主在巴黎发表了联合宣言,里面提到,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:孔孟学说及大乘佛法 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?仁爱。 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里?慈悲。 西方圣人的核心在哪里?博爱。 仁爱存心,互相帮助,再提升,互爱创造大同社会,其实人生的抉择总在一念之间。
如何用智慧去正确的规划人生? 西方人的人生规划是,儿童时候是顺着个性去发展 ---天堂;中年的时候养成奢侈习惯,去拼命赚钱----战场;老年孤独寂寞的走完人生-----坟墓。 东方人的人生规划是,儿童从小懂得学习--培福,积福,中年服务社会--造福,老年儿女孝顺---享福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